“以最高的標準、最優的工藝、最嚴的管理,全力以赴將烏東德、白鶴灘兩大水電站工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傳世之作、世界精品’。”2017年,正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動員大會上,三峽人作出了擲地有聲的鄭重承諾。八年后,三峽人不負眾望,以兩座新時代精品工程摘下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第五屆中國質量獎的桂冠。
中國質量獎是由我國政府部門組織評選的最高質量類獎項,歷屆獲獎者以其制造、工程、服務、教育等方面的卓越品質,見證了中國建設質量強國的跋涉之路。此時,我們為數十年如一日建設傳世精品的三峽人感到無比自豪,更深感榮譽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守護好“金字招牌”,決不能止步于榮譽,手捧獎杯之時,我們更需靜心思考,三峽人的精品意識因何而立?質量強企之路向何而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崇尚匠心的國度。“正德、利用、厚生”體現了中國工匠精益求精、為國為民的職業操守,也滋養了三峽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文化底蘊。綿延五千年的華夏民族水利史,留下了都江堰、京杭大運河等一大批體現勞動人民智慧、長久惠及民生的精品工程,為三峽人“治水興邦、筑壩為民”的初心傳承厚植了精神土壤。
千年大計,國運所系。三峽工程歷經百年夢想、半個世紀論證和十七年建設,是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重大工程。為了對得起這份民族企盼,建設者們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對待工程質量,形成了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三峽技術、三峽標準,創造了水電工程的世界奇跡。三峽工程的成功建設運行,不僅贏得了“一個標志、三個典范”的高度贊譽,也鍛造了三峽人筑就傳世精品的底氣志氣。
精益求精,勇攀高峰。以質量強國建設鍛造中國式現代化的鋼筋鐵骨,錨定了三峽人再創精品的使命任務。從三峽出發,三峽人繼續在金沙江上鍛造新時代大國重器,以烏東德、白鶴灘工程全面建成為標志,成功登上世界水電珠峰。但三峽人并未止步于此,從清潔能源到生態環保,三峽足跡已經遍布江河湖海、戈壁荒漠、雪域高原、城市腹地。在持續的事業發展和產業升級中,我們必須時刻堅守質量初心,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
近年來,隨著三峽集團業務不斷向新能源、抽水蓄能、生態環保等領域拓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有的點多面廣投資分散,有的項目周期短見效快,生產組織方式與國家重大工程相比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然而,無論是機組銘牌還是風機塔筒,無論是污水管網還是岸線整治,它們都與人民生產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都代表著三峽人對工程品質的態度與追求,都體現出三峽集團精益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他們都烙刻著同一個名字:中國三峽。
“不留工程隱患是三峽工程質量的最低標準,也是三峽工程建設的最高原則。”這是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對三峽工程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對“中國三峽”品牌質量內涵的鮮明闡釋。
三峽樞紐工程貫徹“雙零”目標的質量安全管理理念和“質量第一”的工程管理方針,不僅順利建成了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還培養出了一大批有較強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經驗的建設管理隊伍、設計隊伍、監理隊伍和施工隊伍。正是這些骨干力量,傳承了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三峽精神寶貴基因,在金沙江下游梯級電站建設中,不斷創造了無縫大壩、鏡面泄洪洞、百萬機組等世界之最,用一張張質量名片,成就了“水電典范、傳世精品”的構想。
“中國三峽”是寄托了中國水電強國夢想、記錄從中國建造到中國創造奮斗歷程的民族品牌,是一代代三峽人用智慧筑就、用汗水澆灌的質量品牌,代表了國家能力、行業水平和企業聲譽,是一塊來之不易的“金字招牌”。三峽精神需要薪火相傳,“金字招牌”需要精心守護。無論在哪里、無論做什么,“中國三峽”四個字,都應是全體三峽人永擔肩頭的質量責任,以優于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更高標準,以敢稱世界一流的更優質量,為它注入永久持續的生機活力。
而立三峽,因水而生、向水而興、逐水而進。榮膺中國質量獎,是榮譽,更是勉勵:下一個三十年,無論發展版圖拓展到哪里,我們都應牢記“質量第一”的方針,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傳世精品”,用匠心守護好“金字招牌”。(齊飛)
發布日期:2025年09月17日